跟着灵科普一起认识医学基础知识试题,希望本文能解答你当下的一些困惑。

诊断学试题解析-2021医学基础知识试题(9-10)

诊断学试题解析-2021医学基础知识试题(9-10)

1. 下列需用双手触诊法进行触诊的是:

A.肾

B.腹腔积液

C.精索

D.腹腔深部包块

2. 下列关于叩诊的注意事项错误的是:

A.环境应安静,以免影响叩诊音的判断

B.叩诊腹部时常取俯卧位

C.叩诊时应注意对称部位的比较与鉴别

D.叩诊胸部时,可取坐位或卧位

3. 一般情况下正常成人不会出现的叩诊音为:

A.清音

B.鼓音

C.过清音

D.浊音

4. 嗅诊是通过嗅觉来判断发自病人的异常气味与疾病之间关系的一种方法。临床工作中,嗅诊可迅速提供具有重要意义的诊断线索,下列气味与疾病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呼吸呈刺激性蒜味见于有机磷杀虫药中毒

B.呼吸呈氨味见于尿毒症

C.呕吐物有脓液并有令人恶心的烂苹果味,可见于胃坏疽

D.正常汗液呈酸性

5. 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的面容与表情表现为:

A.面色潮红,兴奋不安,鼻翼扇动,口唇疱疹,表情痛苦

B.面容憔悴,面色晦暗或苍白无华,目光暗淡、表情忧虑

C.面容惊愕,睑裂增宽,眼球凸出,目光炯炯,兴奋不安,烦躁易怒

D.面色苍黄,颜面水肿,睑厚面宽,目光呆滞,反应迟钝,眉毛、头发稀疏,舌色淡、肥大

6. 佝偻病会出现的病理性步态为:

A.走路时身体左右摇摆似鸭行

B.行走时躯干重心不稳,步态紊乱不准确如醉酒状

C.起步时一脚高抬,骤然垂落,且双目向下注视,两脚间距很宽,以防身体倾斜,闭目时则不能保持平衡

D.起步后小步急速趋行,双脚擦地,身体前倾,有难以止步之势

【参考答案与解析】

1.【答案】A。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诊断学-基本方法-触诊的知识点。(2)①浅部触诊法:适用于体表浅在病变(关节、软组织、浅部动脉、静脉、神经、阴囊、精索等,C错)的检查和评估。②深部触诊法:主要用于检查和评估腹腔病变和脏器情况。根据检查目的和手法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a.深部滑行触诊法:常用于腹腔深部包块(D错)和胃肠病变的检查。b.双手触诊法:用于肝、脾、肾(A对)和腹腔肿物的检查。c.深压触诊法:用于探测腹腔深在病变的部位或确定腹腔压痛点、检查反跳痛等。d.冲击触诊法:又称为浮沉触诊法。一般只用于大量腹腔积液(B错)时肝、脾及腹腔包块难以触及者。故本题选择A。

2.【答案】B。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诊断学-基本方法-叩诊的知识点。(2)叩诊注意事项:①环境应安静,以免影响叩诊音的判断(A正确);②根据叩诊部位不同,病人应采取适当体位,如叩诊胸部时,可取坐位或卧位(D正确);叩诊腹部时常取仰卧位(B错误);确定有无少量腹腔积液时,可嘱病人取肘膝位。③叩诊时应注意对称部位的比较与鉴别(C正确)。④叩诊时不仅要注意叩诊音响的变化,还要注意不同病灶的震动感差异,两者应相互配合。故本题选择B。

3.【答案】C。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诊断学-基本方法-叩诊的知识点。(2)过清音介于鼓音与清音之间,是属于鼓音范畴的一种变音,音调较清音低,音响较清音强,为一种类乐性音,正常成人是不会出现的一种病态叩击音(C对,ABD错)。临床上常见于肺组织含气量增多、弹性减弱时,如肺气肿。正常儿童可叩出相对过清音。故本题选择C。

4.【答案】D。解析: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诊断学-基本方法-嗅诊的知识点。(2)正常汗液无特殊强烈刺激气味(D错)。酸性汗液见于风湿热和长期服用水杨酸、阿司匹林等解热镇痛药物的病人。呼吸呈刺激性蒜味见于有机磷杀虫药中毒(A对);烂苹果味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者;氨味见于尿毒症(B对);肝腥味见于肝性脑病者;呕吐物呈酸味提示食物在胃内滞留时间长而发酵,常见于幽门梗阻或者贲门失弛缓症的病人;呕吐物出现粪便味可见于长期剧烈呕吐或肠梗阻病人;呕吐物杂有脓液并有令人恶心的烂苹果味,可见于胃坏疽(C对)。故本题选择D。

5.【答案】D。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诊断学-一般检查-全身状态检查的知识点。(2)①急性病容:面色潮红,兴奋不安,鼻翼扇动,口唇疱疹,表情痛苦。多见于急性感染性疾病,如肺炎球菌肺炎、疟疾、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A错)。②慢性病容:面容憔悴,面色晦暗或苍白无华,目光暗淡、表情忧虑。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如恶性肿瘤、肝硬化、严重结核病等(B错)。③甲状腺功能亢进面容:面容惊愕,睑裂增宽,眼球凸出,目光炯炯,兴奋不安,烦躁易怒。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C错)。④黏液性水肿面容:面色苍黄,颜面水肿,睑厚面宽,目光呆滞,反应迟钝,眉毛、头发稀疏,舌色淡、肥大。见于甲状腺功能减退症(D对)。故本题选择D。

6.【答案】A。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诊断学-一般检查-全身状态检查的知识点。(2)蹒跚步态:走路时身体左右摇摆似鸭行。见于佝偻病(A对)、大骨节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或先天性双侧髋关节脱位等。醉酒步态:行走时躯干重心不稳,步态紊乱不准确如醉酒状。见于小脑疾病、酒精及巴比妥中毒(B错)。共济失调步态:起步时一脚高抬,骤然垂落,且双目向下注视,两脚间距很宽,以防身体倾斜,闭目时则不能保持平衡。见于脊髓病变病人(C错)。慌张步态:起步后小步急速趋行,双脚擦地,身体前倾,有难以止步之势。见于帕金森病病人(D错)。故本题选择A。

2021医学基础知识试题-生理学试题解析(2021.11.29)

1.【多选题】下列属于激素对机体整体功能的调节作用的有:

A.维持机体稳态

B.调节新陈代谢

C.促进生长发育

D.调节生殖过程

2.【多选题】下列属于脂类激素的是:

A.醛固酮

B.皮质醇

C.睾酮

D.胆钙化醇

3.【多选题】下列属于激素的相互作用的是:

A.特异作用

B.协同作用

C.拮抗作用

D.允许作用

4.【多选题】下列属于腺垂体的分部的是:

A.远侧部

B.中间部

C.结节部

D.外侧部

5.【多选题】下列由下丘脑-神经垂体释放的激素的是:

A.血管升压素

B.缩宫素

C.催乳素

D.生长激素

6.【多选题】肾上腺皮质激素包括:

A.盐皮质激素

B.糖皮质激素

C.性激素

D.生长激素

【参考答案与解析】

1.【答案】ABCD。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生理学-内分泌-内分泌与激素的知识点。(2)激素对机体整体功能的调节作用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①维持机体稳态(A对);②调节新陈代谢(B对);③促进生长发育(C对);④调节生殖过程(D对)。故本题选ABCD。

2.【答案】ABCD。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生理学-内分泌-激素的化学性质的知识点。(2)脂类激素指以脂质为原料合成的激素,主要为类固醇激素和脂肪酸衍生的生物活性廿烷酸类物质。类固醇激素:这类激素6个家族的典型代表是孕酮、醛固酮(A对)、皮质醇(B对)、睾酮(C对)、雌二醇和胆钙化醇(D对)。其中,前五种激素由肾上腺皮质或性腺合成与分泌。故题选ABCD。

3.【答案】BCD。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生理学-内分泌-激素作用的一般特征的知识点。(2)激素作用的一般特征:特异作用(A错)、信使作用、高效作用和相互作用。其中,相互作用包括:①协同作用(B对):生长激素、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素与胰高血糖素等具有协同升高血糖效应。②拮抗作用(C对):胰岛素与生糖激素的作用相反,通过多种途径降低血糖。③允许作用(D对):糖皮质激素本身对心肌和血管平滑肌并无直接增强收缩作用,但只有在它存在时儿茶酚胺类激素才能充分发挥调节心血管活动的作用。故本题选BCD。

4.【答案】ABC。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生理学-内分泌-下丘脑-垂体的知识点。(2)下丘脑与垂体在结构与功能上密切联系,形成下丘脑-垂体功能单位,包括下丘脑-腺垂体系统和下丘脑-神经垂体系统两部分。腺垂体包括远侧部(A对)、中间部(B对)和结节部(C对)。腺垂体分泌多种激素,生长激素(GH)和催乳素(PRL)直接作用于靶组织或靶细胞。故本题选ABC。

5.【答案】AB。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生理学-内分泌-下丘脑-神经垂体内分泌的知识点。(2)下丘脑的视上核和室旁核等处合成的血管升压素(VP)(A对)和缩宫素(OT)(B对)经长轴突运输终止于神经垂体的末梢并储存,机体需要时由此释放入血。故本题选AB。

6.【答案】ABC。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生理学-内分泌-肾上腺内分泌的知识点。(2)肾上腺皮质激素,包括盐皮质激素(MC)(A对)、糖皮质激素(GC)(B对)和性激素(C对)。肾上腺皮质由外向内依次分为球状带、束状带和网状带。故本题选ABC。

 

2021医学基础知识试题-生理学试题解析(8-29)

1. 下列结构不属于肾单位的是:

A.肾小球

B.肾小囊

C.髓袢

D.集合管

2. 下列不属于滤过膜结构的是:

A.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B.毛细血管基膜

C.肾小囊脏层足细胞

D.肾小囊壁层细胞

3. 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高血压病晚期,肾小球滤过率减少而导致少尿,甚至无尿

B.肾盂结石时,肾小球滤过率降低

C.病理情况下肝功能严重受损,肾小球滤过率降低

D.静脉快速输入大量生理盐水,肾小球滤过率增加

4. 下列现象不属于渗透性利尿的是:

A.糖尿病人多尿

B.静脉滴注甘露醇

C.静脉滴注山梨醇

D.静脉滴注生理盐水

5. 下列关于尿生成的调节正确的是:

A.肾交感神经兴奋时,与肾脏血管平滑肌a受体相结合,肾小球滤过率增加

B.通过激活β受体,使球旁器的球旁细胞释放肾素,使尿量增加

C.大量出汗、严重腹泻、呕吐、高热等导致机体失水多于溶质的丢失,尿量增加

D.大量饮清水后,血液被稀释,尿量增加

6. 正常尿中不应出现的成分是:

A.水

B.氯化钠

C.葡萄糖

D.尿酸

【参考答案与解析】

1.【答案】D。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生理学-尿的生成和排出-肾的功能解剖和肾血流量的知识点。(2)肾单位是肾脏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它与集合管共同完成尿的生成过程。每个肾单位由肾小体及与之相连的肾小管构成。肾小体由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AB不选);肾小管包括近端小管、髓袢和远端小管(C不选);近端小管由近曲小管和髓袢降支粗段组成。髓袢由髓袢降支细段和髓袢升支细段组成。远端小管由髓袢升支粗段和远曲小管组成。远曲小管与集合管相连接(D选)。故本题答案为D。

2.【答案】D。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生理学-尿的生成和排出-肾的功能解剖和肾血流量的知识点。(2)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的血浆经滤过进入肾小囊,毛细血管与肾小囊之间的结构称为滤过膜。滤过膜由三层结构组成:①内层是毛细血管内皮细胞(A不选);②中间层为毛细血管基膜(B不选);③外层是具有足突的肾小囊上皮细胞,又称足细胞(C不选);肾小囊是肾小管起始部膨大凹陷而成的杯状双层上皮囊,其外层为壁层,内层为脏层脏、壁二层之间为肾小囊腔(D选)。故本题答案为D。

3.【答案】C。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生理学-尿的生成和排出-肾小球的滤过功能的知识点。(2)单位时间内(每分钟)两肾生成的超滤液量称为肾小球滤过率。肾小球有效滤过压为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肾小球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静水压+囊内液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高血压病晚期,因入球动脉发生器质性病变而狭窄时,亦可使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明显降低,引起肾小球滤过率减少而导致尿少,甚至无尿(A不选);当肾盂或输尿管结石引起输尿管阻塞时,小管液或终尿不能排出,可引起逆行性压力升高,最终导致肾小囊内压升高,从而使肾小球有效滤过压和肾小球滤过率降低(B不选);静脉快速输入大量生理盐水使血浆蛋白被稀释,或在病理情况下肝功能严重受损,血浆蛋白合成减少,或因肾小球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大量血浆蛋白从尿中丢失,均可导致血浆蛋白减少,使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因而有效滤过压和肾小球滤过率增加。但在临床上观察到,血浆蛋白浓度显著降低时尿量并不明显增多(C选、D不选)。故本题答案为C。

4.【答案】D。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生理学-尿的生成和排出-肾小管和集合管的物质转运功能的知识点。(2)肾小管和集合管小管液和上皮细胞之间的渗透浓度梯度可以影响水的重吸收。当小管液中某些溶质因未被重吸收而留在小管液中时,可使小管液溶质浓度升高,由于渗透作用,也使一部分水保留在小管内,导致小管液中的Na+被稀释而浓度降低,于是小管液和上皮细胞之间的Na+浓度梯度降低,从而使Na+的重吸收减少而小管液中有较多的Na+,进而又使小管液中保留较多的水,结果使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和NaCl排出量增多。这种现象称为渗透性利尿。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浓度升高而使超滤液中的葡萄糖量超过近端小管对糖的最大转运率,造成小管液溶质浓度升高,结果使水和NaCl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A不选);临床上利用渗透性利尿的原理给患者静脉滴注可经肾小球自由滤过但不被肾小管重吸收的物质,如甘露醇和山梨醇(BC不选);生理盐水为等渗盐溶液(D选)。故本题答案为D。

5.【答案】D。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生理学-尿的生成和排出-尿生成的调节的知识点。(2)在正常情况下,肾脏通过自身调节机制保持肾血流量相对稳定,从而使肾小球滤过率和终尿的生成量保持相对恒定。此外,在整体状态下,尿生成的全过程,包括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和分泌,都受神经和体液因素的调节。肾交感神经兴奋时,释放去甲肾上腺素,①与肾脏血管平滑肌α受体相结合,引起肾血管收缩而减少肾血流量。由于入球小动脉比出球小动脉收缩更明显,使肾小球毛细血管血浆流量减少,毛细血管血压下降,肾小球滤过率下降(A错);②通过激活β受体,使球旁器的球旁细胞释放肾素,导致循环血液中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浓度增加,增加肾小管对水和NaCl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B错);大量出汗、严重腹泻、呕吐、高热等导致机体失水多于溶质的丢失,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视上核及其周围区域渗透压感受器受刺激,使神经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集合管管腔膜对水通透性增加,水的重吸收增多,尿液浓缩,尿量减少(C错);当大量饮清水后,血液被稀释,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液稀释,尿量增加。这种大量饮用清水后引起尿量增多的现象,称为水利尿(D对)。故本题答案为D。

6.【答案】C。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生理学-尿的生成和排出-肾小管和集合管的物质转运功能的知识点。(2)肾小囊超滤液中的葡萄糖浓度与血浆相等,但正常情况下,尿中几乎不含葡萄糖,表明葡萄糖全部被重吸收(C选);正常尿液中含有的成分为:水、蛋白质、无机盐、尿酸、尿素、氯化钠等(ABD不选)。故本题答案为C。